專業項目

Profession project

讓生病肌肉恢復健康的張力,就交給『浮針療法』

目錄

『如果你飽受急性的痠痛問題,像是筋膜炎、五十肩、關節炎等症狀所苦,一定要試試最新的浮針療法!』

浮針療法

很多患者的症狀在看西醫吃藥後遲遲沒有緩解,面臨決定是否要開刀時,看到『開刀的費用』、『手術後需要的修復時間』、『手術同意書上的各種可能性併發症』,都讓人更加猶豫不決,所以很多患者同時考慮中醫介入的治療方式,例如針灸、整復、拔罐、放血、小針刀等,而現在還多了一種「浮針」療法。
浮針療法的提問:『當身體痠痛時,大家習觀檢查骨骼、關節、筋膜是不是出問題了?但你知道肌肉也會生病嗎?』
面對肌肉所造成的疼痛,除了「微創針刀」,使用「浮針」療法,能夠更溫和的達到通經活絡、調和氣血、治療疼痛的作用。

 

什麼是新式針灸「浮針」?

「浮針」治療,是 1996 年中國中醫學博士符仲華基於對現代解剖學和肌筋膜疼痛症的了解,結合傳統中醫針灸學所發展出來的一種新型針灸治療方式。而台灣則在 2019 年取得醫材認證,可以正式作為治療使用。

 

浮針同時也稱做「新式針灸」,類似復健科使用乾針處理激痛點的效果,除了可運用於肌筋膜疼痛症候群,也可以用於內外婦兒科等臨床各科疼痛類疾病,像是頭痛、失眠、局部麻木等。

 

浮針的治療原理

「浮針治療」是藉由浮針鬆動皮下疏鬆結締組織,第一時間解除緊繃的筋膜,讓受傷缺血缺氧分的筋膜和肌肉獲得紓解,直接針對患肌(造成問題的肌肉)做治療,改善身體的痠痛和關節疼痛。

浮針施針部位與傳統不同,不是以傳統穴位為主,而是以觸診方式,尋找傷處附近緊、僵、硬、滑的「患肌」為主。若疼痛為肌肉發炎或攣縮引起,疼痛處周圍會有明顯的緊繃帶,一旦發現「患肌」,透過浮針掃散治療,皆能顯著改善。

 

浮針治療有哪三個顯著的功效?

 

1.解除肌肉的緊繃的狀態,改善疼痛。

2.局部充血修復軟組織,改善循環、疏通經絡。

3.配合結構調整,骨性結構歸位,療效加成。

 

浮針療法的操作方式

使用一次性針具扎進皮膚、針像浮在肌肉表面,在有肌激痛點肌肉周圍或鄰近四肢皮下組織進行「掃散手法」(針如雨刷般於皮下掃傘)牽拉筋膜,並配合「再灌注活動」(病人做動作,分為主動灌注、被動灌注、借助工具再灌注),使肌肉回復正常張力、循環。

 

浮針與針灸的差異

浮針與針灸用針長相不同。傳統的針灸針為毫針,針長依使用的穴位部位不同,分別有 1~9 公分不等的長度,以 90 度垂直插入肌膚表面、刺入穴位,再透過「提插」和「捻轉」手法刺激穴位,達到刺激經絡和激發經氣的目的。

浮針,則包含針套、軟針管及針芯。當醫師找到影響局部疼痛處的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層後,會以小於 30 度的橫面下針、平行刺入肌膚,再透過特殊的掃散行針手法,牽動和刺激周遭的肌筋膜,一針即能鬆解同條筋膜鏈上的肌肉。

 

由於浮針的下針部位在皮下疏鬆組織,此處神經血管較少,並不會傷害肌肉、神經、血管及內臟,有機會完全無痛感,只有些許物理性的拉力,約 5~10 分鐘,治療後患部肌肉緊繃感會消除不少,疼痛感也會減緩。

 

浮針治療的特色是,治療深度淺,作用在皮下疏鬆結締組織上,相對安全,且處理範圍大,可在針數少的情況下,達到療效。研究顯示經過浮針療法,藉由牽拉皮下疏鬆結締組織,可快速地紓緩肌筋膜、使肌肉不正常的張力下降,搭配內服藥方,更能解決患者的不適。

 

浮針療法適應症

頸椎疾患、坐骨神經痛、腰肌勞損及扭挫傷疼痛、膝關節炎、足底筋膜炎、腦中風肢體軟癱、肩周炎(五十肩)、網球肘、高爾夫球肘、腕隧道疾患、腳踝疼痛、慢性頭痛、慢性胃痛、月經痛、其他肌肉或軟組織疼痛等,適用範圍廣泛。

 

浮針療法的費用

目前浮針療法需自費,健保不給付。

大部分診所1,000〜1,200 元之間。療程次數要看疾病別而定,平均 3 次即能改善,嚴重疼痛患者可能到 6 次以上。

浮針治療建議治療後也應遵照醫師指示,適度的進行功能性伸展與鍛練。如有進針處嚴重疼痛或紅腫,建議儘快回診。

 

回首頁